仁爱礁菲军断粮只是时间问题吗 补给屡次失败!9月5日凌晨2点,菲律宾“巴加凯”号巡逻艇试图从南路接近仁爱礁,但被中国海警5304舰和21562艇拦截股票配资公司倍杠杆,被迫在距离信义礁东南约8海里的位置打转。这是菲律宾在112天内多次尝试突破中国海警封锁线未果的一次。
仁爱礁上的“马德雷山”号菲律宾登陆舰已经搁浅了26年。这艘二战时期的老旧军舰表面锈蚀、船体开裂,成为菲律宾士兵的“铁棺材”。从今年5月中旬开始,船上的士兵陷入生存危机。过去112天里,补给一次都没成功,士兵们面临断粮、缺水的严峻局面,只能依靠日益减少的储备苦苦支撑。有报道称,这些士兵挤在一个破棚子里,喝雨水,捞鱼吃,甚至抓老鼠充饥。
菲律宾军方曾表示,一旦仁爱礁出现菲军伤亡情况,将视为“战争行为”。然而现实是,尽管士兵们面临困境,菲律宾方面却无法突破中国的海上封锁线。中国在仁爱礁周边海域建立了立体化的管控体系,包括高空遥感卫星全天候扫描、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持续巡逻以及海面上部署的多型执法舰艇。
根据实时AIS信号和卫星影像显示,中国在仁爱礁周边布置了24艘各类船只。这些船只各司其职:部分负责外围警戒,部分配备高压水炮执行拦截任务,还有专门负责机动巡逻的快速反应船只。在潟湖关键水道,多艘装备水炮和舰载武器的执法船组成警戒线,中国海警21549艇在仁爱礁潟湖内值守,21560艇在外侧值守,严防菲律宾非法补给。
面对这一危机,菲律宾近期频繁尝试突破封锁。9月4日至5日,菲律宾派出四艘海警船组成的编队,试图向“马德雷山”号提供补给。“巴加凯”号从南路接近仁爱礁,“马拉帕斯卡”号则从另一方向靠近。值得注意的是,菲律宾“梅秋拉·阿基诺”号巡逻舰关闭了AIS(自动识别系统),试图隐蔽行踪。中国海警迅速应对,5304舰和21562艇将“巴加凯”号管控在距离信义礁东南约8海里的位置上打转,同时5009艇拦截了“马拉帕斯卡”号。
半个月前,菲律宾也曾派出两艘巡逻舰试图接近仁爱礁,结果在半月礁附近被中国海警拦截,对峙一整天后返回母港。中菲之间曾就仁爱礁补给问题达成过临时协议,规定每40天进行一次补给,一直持续到今年5月份。但自从五月份之后,菲律宾严重破坏临时协议,频繁在南海挑起争端。
在8月28日的菲律宾国会众议院特别听证会上,菲外长拉扎罗承认中菲双方确实就仁爱礁搁浅军舰的补给问题达成过临时安排协议。最近,菲律宾外长公开表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菲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向中方提出特殊请求:若台海局势恶化,希望获得协助撤离20万在台菲籍劳工的通道。
菲律宾无法突破中国封锁线的根本原因在于双方实力的巨大差距。菲律宾最大的海警船仅2000吨级,而中国4000吨以上海警船已成常态,甚至拥有数艘万吨级旗舰。菲律宾海军仅有不足三十艘二手军舰,而中国海军已迈入三航母时代,舰艇总数超过三百六十艘。菲律宾全年军费开支仅为中国的百分之二。
在最近的对峙中,菲方船只不仅被轻易截停,其试图迂回的航线也被无人机全程锁定。更令马尼拉失望的是,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在关键时刻并未兑现,承诺的美军舰机始终未见踪影。
经济层面的压力也是菲律宾不得不考虑的因素。菲律宾约10%的GDP依赖海外劳工汇款,其中在台20万菲籍劳工每年汇回超15亿美元。一旦台海生变导致侨汇中断,将直接冲击菲国内民生。农业出口方面,中国是菲律宾香蕉、菠萝的最大买家,2022年双边农产品贸易额达39.7亿美元。这种经济依存关系,使得马尼拉不得不重新权衡对抗的代价。
中方此次采取的封锁策略显示出其南海政策的微妙变化。通过允许生活必需品通过,严格阻止任何可能用于加固军舰的建筑材料,中方既占据了人道主义高地股票配资公司倍杠杆,又维护了主权权利。中国海警部队依据新修订的《海警机构行政执法程序规定》,明确了对非法越界船只的处置权限,包括警告、驱离、扣押及必要时的武力使用规范。拖船在仁爱礁附近的出现传递出明确信息:清除这艘坐滩军舰已不再是理论可能,而是何时实施、采取何种方式的技术性问题。
上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