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济南8月23日消息(记者刘博伦)8月22日在线配资公司,泉城济南的文脉与新风在一本新书里完成了奇妙融合——《我在济南刚刚好》正式揭开面纱。这部作品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长卷,从趵突泉的汩汩泉声到科创园区的智慧光芒,从曲水亭街的青石板路到山体公园的葱茏绿意,多维度勾勒出济南这座城市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独特魅力。
《我在济南刚刚好》新书发布会现场(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济南的筋骨里,藏着数千年的时光密码。趵突泉三股水在盛夏里依然喷珠溅玉,泉水捧在手心,凉意顺着指尖窜上心头,这“天下第一泉”的甘洌,曾让乾隆皇帝为之倾倒,御笔题写“激湍”二字。不远处的大明湖,画舫划破镜面般的湖水,岸边垂柳如帘,偶有鸥鸟掠过,恍惚间让人分不清是在现实里,还是在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里。“我们给每处名泉都建了‘健康档案’,用泉域岩溶地下水数值模型实时监测,就像给老祖宗留下的宝贝请了专属‘太医’。”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相关负责人笑着说,正是这份精心呵护,让72名泉至今仍在泉城大地上吟唱着千年不息的歌谣。
展开剩余66%济南的街头巷尾既有年轻时尚又不失古色古香(央广网记者 刘博伦 摄)
走在济南的街头,历史与当下总能撞出温柔的火花。曲水亭街的泉水穿堂过院,石板路边的老茶馆里,一壶茉莉花茶就能泡出半城的故事。这里是龙山文化的发源地,是大舜躬耕的地方,李清照的“知否知否”还在漱玉泉边回荡,辛弃疾的“金戈铁马”仍在铁公祠前回响。如今,“二安”文化旅游节让宋词元曲在现代舞台上重生,非遗市集里的面塑、剪纸,正把老济南的记忆捏进新时代的生活里。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想让市民在逛庙会、看展演时,能摸到城市的文化脉络,就像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原乡。”
对于年轻人来说,济南的吸引力更藏在那些实打实的政策里。2025年3月推出的人才政策“双30条”(2025版),就像给追梦人递上了一把金钥匙。每年近2000万元的新投入,50万元的青年创业启动资金,专项人才“蓄水池”的精准扶持,让更多人相信“来了济南,梦想就能落地生根”。“我们不仅要让人才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用得好。”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的话里满是诚意,“政策包里的每一分支持,都是想让奋斗者在济南感受到‘刚刚好’的温暖。”
“出门见绿”是济南市民生活环境的常态(央广网记者刘博伦 摄)
如今的济南,推窗见绿早已不是奢望。华山历史文化湿地公园里,水鸟在芦苇荡里嬉戏,晨练的老人伴着鸟鸣打太极;卧牛山经过修复,成了市民爬山观景的好去处;佛慧山拆除违建后还山于民,山间步道成了网红打卡地。“90处山体公园,300多公里山林绿道,就像给城市系上了绿色丝带。”济南市园林和林业绿化局副局长苏先春细数着这份绿色“成绩单”,“市民出门走几步就能扎进绿海里,这样的生活,谁能不爱?”
合上《我在济南刚刚好》,仿佛刚在泉城逛了一圈。这里的泉水有灵性,这里的文化有温度,这里的政策有力度,这里的生活有诗意。正如书里写的那样:“济南的好,不在轰轰烈烈,而在恰到好处——刚好的历史厚度在线配资公司,刚好的生活温度,刚好的发展速度。”这座让人心安的城市,正敞开怀抱,等待着更多人来书写属于自己的“刚刚好”的故事。
发布于:北京市上阳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